搟面杖,是稀有的武術器械之--。
形似棍,長短、粗細不一。招法與棍相
似。用法有:劈、蓋、截、攔、撩、繃、
戳、拿、點、挑、掃、架、碹、云、拉
等(圖236)。
袖弩,古兵器中的喑器之一.。形狀圖236 j#面杖
與弩同,惟更小巧,可藏于袖中。
使用時,內(nèi)裝小鐵丸1〇余枚,刃
動機關可連珠發(fā)射(圖237)。
圖2分:檎考 鉤鑲,相傳始于漢代,古代
攻防兩用的鐵制薷械。其外形似
楊238.鉤鑣
盾,前面_有一個突出的短錐,背
面有把手,上下各延伸出兩個支
鉤。一般多一手握鉤鑣,另一手
握刀、劍等,互相配合使用。它
推擊鉤刺,攻守兼?zhèn)洌▓D238)。
飛刺,古代一種暗藏的器械,盛行于洧代。純鐵制。 長約22. 4?米,重約6至7兩,細如筆管,中間隆起,以 為抱手之用。兩頭尖銳如箭鏃,中段則三棱、渾圓均可。 12支為-排。刺袋如箭插,負肩或腰背均可。使用時以
手力向目標拋擲(圖239>。
飛鐃,一種以手力向目標旋轉(zhuǎn)擲射的,
g緣薄利的圓形暗藏器械。盛行于淸代,
前代樂器之演化。以銅或鋼鐵鑄之。分
大小二種,大者直徑約32厘米,小者約30
厘米。擲法有:自身旋轉(zhuǎn)圓舞發(fā)射,或空
手旋轉(zhuǎn)后乘勢擲出;亦可以索貫鐃心持索
舞鈸,遙擲平飛擊人(圖240)。鐵蓮花,-?種喑藏的器械,盛行于 淸代。.它冓由一根民約385厘米的繩索 亂M(l飛饒
和索一纊睪住蓮花形尖銳體構(gòu)成。尖銳體長約9.6厘米, 重12兩,形如蓮花之苞,頭極端尖利,兩側(cè)銳刃。末端 一環(huán),連接蓮花苞內(nèi)扣住彈簧的橫栓。繩索系于環(huán),繩末 有千斤套腕。使用時,套腕握于手中,用力向目標拋擲, 刺入人體,拉脫橫栓,彈簧暴伸,蓮花苞張開,銳刃將創(chuàng) 口割大(圖241)。二人奪,木制長棍,暗藏刀。是一種棍、刀兩用的武 術稀有器械。其刀人鞘為一根木棍狀,用法同棍、刀相似
齒扁擔,古代的-種武術器械。長 約160厘米,寬約10厘米,兩端各有三 個樹。它既可作扁擔,又可作隱蔽武器 使用(圖243)。
閣;齒扁擔
靈牙杖,古代稀有的-種武術器械。
源于明末清初。分長、短兩種,長杖長
約100厘米,短杖長約3.6 (M米(閣
244) 〇 .
閣244 靈牙杖
飛蝗石,-種以手力向目標飛擲的
一雉尖銳的小型石體暗藏器械。盛行于
淸代,因形如鏽蟲而得名。長卜6厘米,
重六、七兩。石缽細長,上鏷卞豐,邊
形無定,方形、椎形、六角形等皆可。
采制便利,以囊氰戴腰間(圖245)。
抓,是古代的兵器之一?,由?根桿
或繩索一端系抓而構(gòu)成。根據(jù)《頭的形
狀和長、短,’單、雙,桿、繩之別,分
為數(shù)種抓。長桿抓桿長約6尺,有金龍
抓、筆硯抓;短桿抓桿長約3尺,有虎
爪雙抓等:軟抓有鷹爪飛抓、閉雁飛抓
等(圖246> ,桿的種類不同,名稱也各異。一般長桿抓
句短M雙抓的主要用法也:點.刺、劈、截、攔、撩、 a等。軟抓的主要用法冶抓、拉、擒等。
摔手箭,古代兵器中喑器之長約7寸2分,箭端 有鐵鏟頭,其后接藤桿。以大指和食指提其后端,自懷中 甩出傷人(圖247>
梳子,稀有武術器械的一種。主要流傳于湘西大麻一 帶。有觀音梳、宮天械等數(shù)種,呈月牙鏟形,四角有棱刺 (圖248)。主要擊法有:刺、拉、扎、撩、劈、架、勾, 腳法有拌、躕、踢等數(shù)種。
圖24 9鐵鷺鴦
鐵鴛鴦,一種喑藏的器械,盛行于
淸代,形如浮水鴛鴦。重約6兩,長9. 6
厘米,寬4.8厘米,頸彎頭昂,嘴略向
前張開,上下兩片嘴唇均有銳刃。舌的
后部安一彈簧機關。發(fā)射時,拉編薄簧
舌置于機關中,用手力將鸞鸞擲出,尖
嘴射出(圖249>。
圖250如意珠
如意珠,一種以手指向目標祜發(fā)的,
鐵制細小圓.珠晡寒器械。盛行于澝代。
渾圓如珠,重約三.四兩,厲喑器中最小之一。發(fā)射時, 兩指扣珠以指甲彈出,專擊敵人脆弱部位(圖250)。
鹿角刀,一種稀有的武術雙器雜。雙刀背上部有一刃, 形似鹿_,故名?為應角刀。用法刀相似,可以上架、
下拍等(圖251)。萊刀,炊.具菜刀滇變而來,單練對練均可,招法與單 71相似。用法有:劈頭、抹頸、截腕、砍艙、架攔、拍掛、
片掃等(圖252)。
大鋤,由農(nóng)具鋤頭演變而來的一種長器械。木柄、鐵
鋤頭。長度以使用者身高為標準,-」般以站立時地面到臂 上舉之間的高皮為合適。用法有:劈、砸、架、拍、摔、 云、摟、推、掃、拉等(圖253)。
銅我,古代一種少見的長兵器,出現(xiàn)在商周時期。外 形呈鋸齒形,可勾可啄,有較大的殺傷力,從技擊方法上 看同戈類兵器相似。1957年,在陜西省扶風地區(qū)先后發(fā) 摑出兩件青锏齒形器,經(jīng)專家鑒定是銅我。它長24厘米, 最寬處8厘米,銎徑為4.2X2.8厘米,重6兩。刃部呈三 齒形,背部有兩個桃形銎,銎上有孔對穿,用來冏定木柄。
排耙木,一種稀有的武術長器械。相傳由隋唐流傳至 今,《唐史》及《隋唐演義》中均有記載。主要擊法有: 刺、撩、拍、攔、掃、刨、絞、?劃、掄、鉤,基本步型有 弓、馬、虛、歇、仆等。其演練的風格為,氣勢雄渾,勇 猛剛勁,沉穩(wěn)端莊,樸實無華,節(jié)奏分明,擊法獨特等 (圖255)。
攔面叟,俗稱大煙袋。由金屬制成,長約11〇厘米。
技法以戳、點、扣、壓、攔、撩、掛、帶為主,多用戳、 截、丁、弓、馬籌步型步法,并配以踢、撮、踩、撩、掃 等腿步(0256)。
..鐵齒,是古代稀有兵器之一,流傳于壯族、傣族和阿
昌族等地區(qū)。它全用鐵制成,大小不等,齒尖鋒利,護手
呈十宇形,柄首六方體。鐵齒小巧玲瓏,攜帶方便,夜間
外出時,將護手的一側(cè)插人腰帶中,隨時可以應急。技法
有刺、劈、架、格、撥、別等。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揸長對付
刀劍槍棍等SS械。可將刀劍別扭至斷,可將槍棍卡住,使
其失威力
此外,還有銅筷子、=星針、天荷鳳尾鑼、拍耙、日 月雙镅、挎虎雙攔、鐵蚰蝶、練r劍、鞭鉈、挎虎籃、 血滴子、有尾飛鉈、拳心、梅花袖簡、族戟、日月牙、盆、
鐵梭、龍吒、梅吒、針櫸、龍鳳日月雙筆、弓線弓等
瀏覽5,2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