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尖朝后;著力點在劍刃,屈肘轉(zhuǎn)腕;左削多用螺 把,右削多用刁把或鉗把。削劍有時也用于身前和背后。
掛:劍身貼近左腿外側(cè),用朝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從下向 后、向上移動;或劍身貼近右腿外側(cè),用朝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從下 向后、向上移動;著力點在劍刃,屈肘屈腕,勢如抄物;左掛多用 滿把,右掛多用壓把。掛劍有時也用于身前和身后。
云:抬頭仰身,劍身貼近胸部和臉部,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心使 劍從前向左、向后、向右、向前盤旋移動,或向相反的方向盤旋移 動,或偏身向左折腰,劍身貼近右肩和右耳,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心使劍 向里或向外盤旋移動;勢如轉(zhuǎn)盤。云劍有時也用于頭頂上方。
圈: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心,轉(zhuǎn)腕使劍尖在前從上向右、向下、 向左、向上成圓錐形移動,或向相反的方向成圓錐形移動。劍 尖繞環(huán)的圓周,直徑約為30厘米。
絞:以劍身二分之一處的重心點為運動中心,攪動肩肘腕 使劍尖在前、劍柄在后從上向右、向下、向左、向上成雙圓錐形 〇><〇移動,或向相反的方向成雙圓錐形移動。劍尖與劍柄繞環(huán)的 圓周,直徑約為30厘米。
壓:劍身扁平從上向下按壓,著力點在劍身平面,多用 滿把。
推:劍身扁平,劍尖橫向側(cè)方,用反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向 前推進,著力點在劍刃中段或后段,多用滿把。劍尖橫向左側(cè)則手 心朝下,劍尖橫向右側(cè)則手心朝上。推劍有時也用于兩側(cè),向側(cè)方 推擊。
弓丨:劍身扁平,劍尖橫向右側(cè),手心朝上,用朝向虎口一 側(cè)的劍刃從前向后回帶,移動的線路和推劍相反,著力點在劍刃中 段或后段,多用滿把。
托:劍尖橫向側(cè)方,用反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向上托起,著
力點在劍刃中段或后段,多用滿把。
切:劍尖橫向側(cè)方,用反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向下按切,著 力點在劍刃中段或后段,多用滿把。
挽: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心,轉(zhuǎn)腕使劍從前向下、由臂外或臂里 向后、向上、向前回環(huán)移動,或向相反的方向回環(huán)移動。
掃:劍身扁平,手心朝上,用朝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從左向 右在低處平行移動掃刈,或手心朝下,用反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從左 向右在低處平行移動掃刈。或手心朝上,用反向虎口一側(cè)的劍刃從 右向左在低處平行移動掃刈。多用螺把。
弓步持劍則指(指路勢)
(二)弓步換手接劍(三環(huán)套月)
第一段
(一) 并步點劍(海底針)
(二) 提膝獨立架劍(大魁星勢)
(三) 仆步橫掃(燕子抄水)
(四) 弓步右格帶劍(右攔掃)
(五) 弓步左格帶劍(左攔掃)
提膝獨立劈劍(探海勢)
(七) 虛步抱劍(懷中抱月)
(八) 提膝獨立上洗劍(宿鳥投林)
第二段
(九)虛步按切(烏龍擺尾)
(十)弓步洗劍(青龍出水)
(十一)轉(zhuǎn)身斜抹(風(fēng)卷荷葉) (十二)縮身斜格(獅子搖頭) (十三)提膝獨立捧劍(虎抱頭) (十四)跳步平洗劍(野馬跳澗) (十五)虛步撩劍(小魁星勢) (十六)弓步撩劍(海底撈月)
第三段
(十七)轉(zhuǎn)身虛步抽劍(射雁勢) (十/V)并步洗劍(白猿獻果) (十九)左弓步托攔(迎風(fēng)撣塵) (二十)右弓步托攔(迎風(fēng)撣塵) (二十一)左弓步托攔(迎風(fēng)撣塵) (二十二)進步反刺(順水推舟) (二十三)反身回劈(流星趕月) (二十四)虛步點劍(天馬行空)
(二十五)提膝獨立托劍(挑簾勢) (二十六)弓步劈劍(左車輪劍) (二十七)虛步劈劍(右車輪劍) (二十八)撤步橫擊(大鵬展翅) (二十九)弓步洗刺(黃蜂人洞) (三十)丁步抱劍(懷中抱月)
(三十一)旋轉(zhuǎn)平抹(風(fēng)掃梅花) (三十二)弓步直刺(指南針)
結(jié)束動作 收勢
二、太極劍動作圖解
預(yù)備勢
面向南,兩腳開步站立;左手反握
劍柄,使劍貼靠前臂垂立于左臂后面,
劍尖朝上;右手五指并攏貼靠右腿側(cè),
掌指朝下;兩肘微屈,自然下垂;眼向
身體前方注視(圖1-1)。
姜點:頸項正直,頭微向上頂,肩
肘自然向下沉垂,不可故意挺胸和收
腹,兩腳開立與兩肩同寬。
(―)弓步持劍前指(指路勢〉
右手握成劍指,左手持劍,兩臂徐徐向前、向上舉起,高 與肩平,手心均朝下;眼視前方(圖1-2)
上動未停,身軀微向右轉(zhuǎn),兩腿屈膝略蹲,重心移于右腿, 左腳提起向右腳內(nèi)側(cè)靠攏以腳尖虛點地面;同時,右手劍指臂外旋 使手心朝上,從身前屈肘向下經(jīng)腹前直臂向右繞行,肘微屈;左手 持劍屈肘向上、經(jīng)臉前向右繞行,手心朝下,劍身橫于胸前;眼視 右手劍指(圖1-3)。
身向左轉(zhuǎn),面對正東方向,左腳即向前邁出以腳跟虛點地 面;與此同時,左手持劍肘微屈、直臂向下、經(jīng)左膝前向左摟出; 右手劍指屈肘收于右耳側(cè);眼視前方(圖1-4)。
上動未停,左腳掌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 伸直,成左弓箭步;同時,左手持劍提于左側(cè),手心朝后,劍身豎
直,劍尖朝上;右手劍指直臂向前平伸指出,肘微屈,劍指與眉平 齊,手心朝前;眼視劍指(圖1-5)
要點:動作要協(xié)調(diào),快慢要均勻,左腳邁步要輕,重心要徐徐 向前移動,虛實變換要清楚;成弓箭步時,左膝不要超出腳尖,右 腿自然蹬直,兩腳仍保持與肩同寬;身軀正直,不要過于前傾,保 持虛領(lǐng)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 (二)弓步換手接劍(三環(huán)套月〉 1.?左手持劍屈肘向上提起,由胸前經(jīng)劍指上面向前直臂伸出, 肘微屈,手心朝下,劍身貼靠臂后;在左臂前伸時,右手劍指臂外 旋直腕使手心朝上,由左臂的下面經(jīng)腹前向后抽回,直臂平舉,肘 微屈;與此同時,身向右轉(zhuǎn),右腳從身前向左蓋步,兩腿屈膝前后 交叉;眼隨右手劍指(圖1-6)。 2.?上動未停,身向左轉(zhuǎn),左腳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右腿伸 直,成左弓箭步;同時,左手持劍方位不變,略做屈肘向后微抽; 右手劍指屈肘向上、經(jīng)右耳上側(cè)向前弧形繞行停于劍柄上面,準備 接劍,手心朝下;眼向前方注視(圖1-7)。
要點:右手劍指在左手持劍前伸向后抽回時,要注意向后、向 下形成弧形繞行,不可成直線回抽,身軀的右轉(zhuǎn)要與右手的回抽協(xié) 調(diào)一致;成弓步時,身軀向左轉(zhuǎn)動,要注意左右兩手的方位不變, 不可使兩手隨身轉(zhuǎn)動。
第一段
(一)并步點劍(海底針)
右手將左手之劍接換來滿把正
握,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使劍尖從后向
上、向前弧形繞行,至前方時直臂
螺把使劍尖下點,左手變?yōu)閯χ鸽S
勢附于右腕里側(cè);在點劍的同時,
右腳向前,右腿屈膝與左腳并步靠
攏;眼視劍尖(圖1-8)。
要點:點劍時要以劍尖向下點啄,力貫劍尖;兩臂自然平直, 腕高與肩平;兩腳并步時仍要注意虛實分明,重心仍在左腳;身體 正直,防止聳肩、凸臀和拱背。
(二)提膝獨立架劍(大魁星勢)
瀏覽1,9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