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劍動作名稱
預(yù)備動作
預(yù)備勢
(一) 并步持劍舉臂上指(蒼松迎風(fēng))
(二) 仆步持劍前視(蟄龍伏穴)
(三) 并步持劍前指(仙人指路)
(四) 弓步抱劍(胸前掛印)
第一段
(五) 弓步斜斬(橫劍斬纛)
(六) 架劍燕勢平衡(大鵬展翅)
(七) 轉(zhuǎn)身提膝獨立托劍(關(guān)公挑袍)
(八) 擊步回刺踢腿撩劍(回馬轉(zhuǎn)鋒)
(九) 叉步反手下刺(海底撈月)
(十)提膝獨立云劍(魁星仰斗)
(十一)撩挑架劍舉腿平衡(白鶴亮翅) (十二)后刺劍望月勢平衡(鷺眠沙汀) (十三)挽花抽格探身平衡直刺(青龍出洞) (十四)叉步云劍反手上擊(丹鳳朝陽)
第二段
(十五)擊步翻身砍劍(餓虎撲食)
(十六)背刺劍虛步抽格(金蟬脫殼)
(十七)云劍躍步橫斬盤腿平衡(飛鳥投林) (十八)踢腿平斬劍(童子拜佛)
(十九)提膝獨立挑劍上舉(舉火燒天) (二十)弓步劈劍(裁截昆侖)
第三段
(二十一)歇步抱劍(面壁中岳)
(二十二)仰身舉腿后刺(怪蟒挺身)
(二十三)擊步轉(zhuǎn)身后退撩點劍(猛虎歸洞) (二十四)蓋步回身反劈劍(白猿獻果)
(二十五)下刺劍探海平衡(金龍?zhí)阶Γ?br />
(二十六)挽花坐盤反手撩挑(犀牛望月) (二十七)挽花翻身坐盤洗劍(老馬臥槽)
第四段
(二十八)云劍繞背仰身后刺(銀蛇纏身) (二十九)躍步砍劍(飛虹掠日)
(三十)翻身挽花(梨花舞袖)
(三十一)撩挑架劍舉腿平衡(白鶴亮翅) (三十二)云劍提膝下?lián)簦ń痣u獨立)
(三十三)蓋步點劍(蜻蜓點水)
(三十四)擰腰翻身(鶴子翻身)
(三十五)提膝獨立下點(探海斬蛟)
(三十六)反手撩挑望月勢平衡(回頭望月) (三十七)翻身仆步砍劍(靈貓撲鼠)
(三十八)跺腳馬步格劍上架(霸王卸甲)
第五段
(三十九)弓步直刺(巧女紉針)
(四十)左右虛步格劍(湘子挎籃)
(四十一)躍步崩挑后舉腿平衡(喜鵲登枝) (四十二)云劍仆步下壓(懷中抱月)
(四十三)提膝獨立直刺(專諸刺僚)
第六段
(四十四)躍步翻身抄掛(哪吒鬧海)
(四十五)跳步抄掛(燕子抄水)
(四十六)跳步抄掛(燕子抄水)
(四十七)跳步抄掛(燕子抄水)
(四十八)跳步提膝獨立舉劍(鷂子鉆天)
第七、八段
(四十九)斬格洗刺擊劈(散劍) (五十)退步左右剕劍(游魚擺尾)
(五十一)擲劍(飛龍騰起)
(五十二)反手接劍提膝獨立(龍歸滄海)
結(jié)東動作
(五十三)仆步持劍前視(蟄龍伏穴) (五十四)并步持劍前指(仙人指路) (五十五)并步持劍前視(固守門戶) 收勢
二、峨嵋劍動作圖解
預(yù)備動作
預(yù)備勢
面向南,兩腳并步站立,左手反握劍 柄,使劍貼靠前臂垂立于左臂后面,劍尖 朝上,右手五指并攏貼靠右腿側(cè),掌指朝 下,兩肘微屈;立正姿勢站好;眼向身體 前方注視(4-1)。
要點:兩肩松沉,兩肘微向前牽弓丨, 挺胸,直背,收腹,腿要靠攏,膝要挺 直,五趾要抓地。
(—)并步持劍舉臂上指(蒼松迎風(fēng))
左腳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膝,右腿在后伸直;右手由身前向左擺動,手背朝前,左手持劍不變;眼 視右手(圖4-2)。
上動未停,右腳向前與左腳并步,兩腿直起;右手握成劍 指屈肘向左、直臂向上弧形繞行抄起直舉,手心朝后,劍指朝上; 左手持劍不變;頭左轉(zhuǎn),眼向左側(cè)前方注視(4-3)。
要點:劍指向上抄起直舉的動作,必須與兩腿直起的動作一起 做,一起完成,不要先站直后再做舉臂;右腳向前與左腳并步,膝 要屈,然后兩腿一同直起;直起時要慢慢地向上站起,身體要有向 上拔的意味;并步舉臂上指,頭要向上頂,頸項要豎直,身法保持 正直。
(二〉仆步持劍前視(蜇龍伏穴)
右手劍指臂外旋,從上屈肘向左、向下繞行,手心朝上; 眼視右手(圖4-4)。
上動未停,右手劍指繼續(xù)直臂向下、向右繞行,拇指一側(cè) 朝上;與此同時,左手持劍臂外旋使手背朝后,從下直臂向左、屈 肘向上、由面前向右繞行至右肩前,拇指一側(cè)朝下;眼隨右手(圖 4-5)。
上動未停,兩腿屈膝下蹲;隨即左腿伸直,左腳擦著地面 向左側(cè)伸出,腳尖里扣,兩腿成為左仆步;與此同時,左手持劍繼 續(xù)直臂向下、向左繞行至左腳處,拇指一側(cè)仍朝下,劍身仍貼靠臂 后;右手劍指則繼續(xù)屈肘向上繞行至右耳側(cè),拇指一側(cè)朝下;身稍 左轉(zhuǎn),眼向前方注視(圖4-6)。
要點:右手劍指與左手持劍的繞行動作,兩手繞行與兩腿 下蹲成仆步的動作,都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左腳伸出時,一定要擦著 地面較快地伸出;成仆步后,防止右腳跟和左腳外側(cè)部位離地 掀起,防止右腿膝部向下跪、臀部向上翻、背部向上拱的現(xiàn)象 出現(xiàn)。
(三〉并步持劍前指(仙人指路)
身向左轉(zhuǎn),重心向前移 動,左腳尖外展朝東,左腿 順重心前移之勢屈膝,右腳 隨之向前屈膝與左腳并步;然后兩腿直起,左手持劍移 至身體左側(cè)垂立,劍尖朝上;右手劍指即從右耳側(cè)直臂向 前平伸指出,屈腕使劍指朝 上,手心朝前;眼視右手劍指(圖4-7)。
要點:保持身法的正直,劍指高與眉齊。
(四)弓步抱劍(胸前掛?。?br />
左腳跟外展,身向右轉(zhuǎn),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向右跨步鋪 腿伸出,形成右仆步;與此同時,右手劍指臂外旋直腕使手心朝 上,從身前屈肘向下,直臂向右弧形繞行至右腳處,拇指一側(cè)朝 上,劍指朝右;左手持劍在身體左側(cè)向上平舉,拇指一側(cè)朝下,劍 身仍貼靠臂后;眼隨右手劍指(圖4-8)。
身體重心移右;右腿順勢屈膝,左腳向正南方向跨上一步, 左腿屈膝,右腿此時伸直,成左弓箭步;與此同時,兩臂向身前屈肘環(huán)抱,左手持劍拇指仍朝下,手心朝外,劍身平舉,劍尖朝左; 右手劍指放開,握于左手的外面準備接握劍柄,手心朝里;眼視左 側(cè)前方(圖4-9)。
要點:此動的仆步雖非定勢,也要使右腳尖里扣,也要避免掀 腳、拔跟、跪膝、翻臀;弓步抱劍,兩肩要沉,兩肘要平,腰要有 塌勁,劍身要舉平。
第一段
(五)弓步斜斬(橫劍斬纛)
右手將左手之劍接換過來滿把正握,臂內(nèi)旋使手心朝下,劍身 扁平,從身前揮臂使劍向前、向右下方直臂螺把斜斬,劍尖斜朝右 下;左手握成劍指,在斜斬的同時從身前向前、向左上方直臂斜 舉,手心朝上;眼視劍身,弓箭步不變(圖4-10)。
要點:斜斬時,揮臂動作要快而有力,注意把法要由滿把變?yōu)?螺把,腕部要活,左手劍指與劍尖要形成斜直線,身體略向前探, 但須防止拱背、彎腰。
(六)架劍燕勢平衡(大鵬展翅)
右腳向前屈膝與左腳并步;右手握劍臂外旋使手心朝上, 屈肘將劍向上托起由額前鉗把向左平帶,拇指一側(cè)與劍尖朝右,刃 分上下;與此同時,左手劍指屈肘向上、向右弧形繞行至右臂里 面,拇指一側(cè)朝下,兩臂在胸前交叉;眼視右方(圖4-11)。
上動未停,兩臂從胸前下沉,右手握劍臂回環(huán)滿把使劍尖 向上、向左、直臂向下、臂外旋向右、向上、向左繞行一周半,右 臂至側(cè)平舉部位將劍橫架于頭頂上方;左手劍指臂回環(huán)直臂向下、 向左弧形繞行至側(cè)平舉部位,屈腕使劍指朝上;在兩臂至平舉部位 的同時,左腿伸直站立,右腿向后屈膝弧狀舉起,右腳腳面繃平, 成燕式平衡;眼視左手劍指(圖4-12)。
要點:兩臂回環(huán)使劍繞行向上架起時,劍尖要繞立圓路線,不 能偏斜,也不能使劍尖碰地;至燕式平衡時,右臂略高于水平部 位,劍身須橫平,身軀要抬頭挺胸,右腿要盡可能地向后高舉,但 要防止由于右腿高舉而使身軀過于傾俯。
(七)轉(zhuǎn)身提膝獨立托劍(關(guān)公挑袍)
劍尖與右腳的方向不變,身軀 直起以左腳掌碾地為軸從右向后轉(zhuǎn);
轉(zhuǎn)身之后,右腿即屈膝提于身前,
右腳腳面繃平,腳尖斜朝左下;右 手握劍屈肘收至面前將劍平托端住,
手心朝對面部,劍尖仍朝東方;左 手劍指隨身轉(zhuǎn)動,屈肘附于右腕里 面,拇指一側(cè)朝下,手背朝對面部;
眼視右側(cè)前方(圖4-13)。
要點:轉(zhuǎn)身時,只有左手劍指隨身轉(zhuǎn)動,右手劍尖始終保持方向不變;右腳在轉(zhuǎn)身時已落下,但 仍須在身后保持方向不變,也不可沾地,待轉(zhuǎn)身之后,它變?yōu)樵谏?前提住;轉(zhuǎn)身要快速穩(wěn)健,提膝要高,托劍與額齊高。
(八)擊步回剌踢腿撩劍(回馬轉(zhuǎn)鋒)
右腳向正東前方上步,兩腿屈膝;左腳擦著地面疾快向前 擊碰右腳,右腳即離地面(圖4-14、圖4-15)。
右腳隨即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手握劍直臂 鉗把使劍尖向下、由右腿外側(cè)向后繞行插伸;同時,左手劍指直臂 上舉,身向前探;頭向右轉(zhuǎn),眼隨劍尖(圖4-16)。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直臂螺把向身后平伸直刺;與此同時, 左腳離地屈膝提靠于右腳里側(cè),以右腳掌碾地為軸使身體隨刺劍之 勢從右向后轉(zhuǎn);轉(zhuǎn)身后,左腳即落地與右腳并步,兩腿仍屈膝成半 蹲;左手劍指從上向身后下降平舉,拇指一側(cè)朝上,劍指朝后;眼 隨劍尖(圖4-17)0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臂外旋使手心朝上,屈肘滿把使劍向 上、由身左向后繞行撩挑,手心朝里;與此同時,左手劍指臂內(nèi)旋 使拇指一側(cè)朝下,從后直臂向下、屈肘向前繞行至右臂腋下;眼視 前方(圖4-18)。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繼續(xù)使劍尖向后、向下、向前繞行反 撩,至前方時屈肘將劍向右耳 側(cè)帶回平舉,手心朝右;左手 劍指即向前直臂平伸指出,拇 指一側(cè)朝上,劍指朝則;在右 手握劍向耳側(cè)帶回的同時,右 腳向前平伸彈踢,腳面繃平,腳尖朝前;左腿屈膝不變;眼視前方(圖4-19)。
要點:上面的分解動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中間不能有一處停 頓,要一氣呵成;擊步前進時,兩腿屈膝,行進中保持水平線的前 進,直到回身踢腿,都不可有忽高忽低的現(xiàn)象;回身刺要與向上撩 挑的動作結(jié)連成一個整體,刺與撩的中間不要有割裂的痕跡;踢腿 要有力,支撐腿要穩(wěn)固,身法要注意沉肩、直背、塌腰;擊步前進 是誘敵深人,猛然回身直刺是襲擊,撩挑與反撩是襲擊的變化,要 理解這些方法的意義。
(九)叉步反手下刺(海底撈月)
右腳向身前落步,腳尖外展,右腿屈膝半蹲,左腳跟離地掀 起,左腿挺膝伸直,身向右轉(zhuǎn),兩腿成大叉步;與此同時,身軀向 左側(cè)傾,右手握劍隨身軀側(cè)傾之勢使劍尖向下、向右(后)繞行至 左腳處,直臂螺把反手下刺,小指一側(cè)朝上;左手劍指則直臂向 下、屈肘由右肩前向上、向左(前)繞行,直臂伸出,拇指一側(cè)朝 上;眼視劍尖(圖4-20)。
要點:腰要擰,背要拔,腳跟雖離地,但仍要有一股蹬踩的 勁力。
瀏覽4,5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