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丐幫的真實與虛構
唐朝起,宋朝興,千古流傳到如今。
不做強盜不做賊,不禍國來不害民,三條大路行當中。
花子莫要看不起,洪武皇帝討過米。
漢朝大將算韓信,九里山前十里埋伏也把霸王困。
——丐幫乞討《蓮花落》唱段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丐幫的傳奇色彩被大大地放大了,引人關注。在 《天龍八部》中,他刻畫了武功蓋世、英雄末路的丐幫幫主蕭峰的形象,而在《射 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作品中,又刻畫了一位英雄了得的九指神丐洪七公和 一位聰慧過人、心思縝密的女幫主黃蓉。而近年來,影視片中“武狀元蘇乞兒” 或“廣東十虎蘇乞兒”的題材也非常紅火。
這說明在丐幫中,確實是武藝人才輩出。丐幫和江湖武林究竟存在著什么 樣的關系呢?稱之為丐幫的鎮(zhèn)幫武術之寶——“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究 竟存在不存在呢?如果存在的話,又是怎樣一種格斗技擊功夫呢?我們來一探 真實。
丐幫組織的創(chuàng)建
丐幫在武林和江湖爭霸的世界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著名武俠小說 家金庸先生認為其始創(chuàng)于唐末宋初的動蕩戰(zhàn)亂年代中。這一點遭到某些學者的 質疑,認為在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不可能養(yǎng)活乞丐。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成立,相反只 有在動蕩戰(zhàn)亂的年代中,才會有大批的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最終淪為乞丐。 乞丐的出現,與一個社會的貧窮和富裕沒有絕對的關系,而乞丐的幫會組織的出 現與社會的機制如何,其關系反倒是更加密切。
在一個動蕩戰(zhàn)亂的年代,底層的流民、破落的貴族、殘廢的軍人和淪落天涯 的俠客都有可能成為乞丐,但是為了維護他們自身生存的利益以及滿足他們在 心理上的相互依戀感,就必須要有一個幫會組織來凝聚這批“散民”,于是丐幫 的組織就應運而生了。
然而,丐幫究竟于何時正式成為幫會組織,還是沒有定論。在歷史上和文獻 中,丐幫從來沒有出現過全國統一的組織,只是以地域為劃分,在全國不同的省 份有過不同的丐幫,而幫主實際上是乞丐群中的丐頭,掌握著一定財源和生殺 大權。
乞丐中的丐頭是論資排輩,一輩續(xù)一輩地熬出來的。光輩分大但無組織能 力也當不上頭;有輩分,有資歷,有經驗,能管理,不負眾望的才能當丐頭。清朝 規(guī)定,乞丐頭應穿戴頂戴、紗褂,還有迎送官府、見官等儀式。乞丐頭就本著這套 穿戴打扮去應酬,雖然沒有官級,當一個乞丐頭在乞丐中是很有威信的。
據傳,乞丐供奉的祖師牌位是竇老,這個竇老叫什么名字,無從考證,只傳說 此人是漢平帝時的宰相,曾抱著太子逃國,靠乞討維持生活。以后太子登基后封 竇老為天下乞丐頭。如果真是這樣,漢平帝是公元元年登基的,其子劉嬰于公元 6年繼位,推算下來,乞丐有頭的歷史已近兩千年了。
丐頭手里有一根皮鞭,是專治乞丐用的刑具,也是丐頭的一種權力象征。只 要幫中人犯了幫規(guī),輕者驅除出幫、趕出本地,重者打死勿論。要說這根鞭子為 什么這樣厲害,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
又傳說,當年唐明皇被皇親奸臣迫害,化裝逃出宮殿,流浪江湖,落人討要的乞丐群落,交下了不少哥兒們朋友,成了乞丐的崇拜者,當上了花子頭。不久,他 的皇帝身份顯露,眾乞丐拜真龍?zhí)熳樱l(fā)誓要為龍頭大哥報仇。唐明皇說:“有 朝一日,重登寶殿,朕要把所有奸臣壞人殺掉,讓咱窮哥兒們揚眉吐氣! ”丐幫兄 弟們問:“到那時您還能認我們這幫窮哥兒們嗎?”唐明皇為了不忘共患難的窮 哥兒們,用皮條編織了一根圓桶龍形的黑皮鞭,起名叫“龍鞭”。然后把“龍鞭” 掛在墻上,雙膝下跪道:“這把鞭子上打君、下打臣,亦打丐幫變心人。我登基后 若變心,你們任何人都可用這把鞭子打我,打死勿論?!碧泼骰柿粝铝诉@根龍鞭, 并被敬奉為丐幫始祖,千百年沿襲下來,乞丐們見了鞭子又敬又怕。
然而,根據更多的傳說和野史記載,大量的丐幫組織出現在元末明初,自明 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后,幫會開始在各地運營起來。朱元璋自身有過行乞的經歷, 因此統治階層對丐幫組織有一定的容許,這是其能生存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傳朱元璋在困厄時,曾遇二丐以飯相救,朱元璋登基后,招二丐欲封以官 職,二丐堅拒不受。朱元璋乃贈與尺長木棍各一,棒外纏布,下垂有穗,一黃色, 一藍色,賜名為“桿",并指定黃為長,藍為次,言明持此桿討錢可以走遍天下,無 人阻礙。二丐自此遍游天下,積資甚富。二丐各有后輩相繼,擴成七個門戶。門 戶雖增,仍以“桿”為主。帶“桿”辦事者為“桿頭”,眾丐稱之為大哥?!皸U頭”身 著官服,頭戴官帽,然而手持打狗棒,所以依然是乞丐身份。
丐幫幫主的權力標志從“龍鞭”到“打狗棒”的轉變一事,其含義是深刻的, 象征著丐幫的組織權力從沒落的皇親國戚、貴族宰相向底層民眾勞苦大眾轉移, 使其更具有現實和平民的色彩。
乞丐中大多數人是失去土地、從農村涌人城市的農民,他們驚喜地發(fā)現,在 城市中行乞反而勝過了在家鄉(xiāng)土地上進行辛勞而收人微薄的農耕生活。乞丐幫 會本身在理想上是乞丐的互助組織。一個孤立的乞丐是社會的最底層,可以被 他人隨意欺凌,但如果加入幫會,則會得到來自其他乞丐的庇護,不過需從行乞 收入中繳納一定的比例給幫會組織,如果遇到雨雪天氣,無法行乞或瀕臨凍死 時,幫會也會提供一定的衣食。每個城市中的乞丐頭目,俗稱為“丐頭”,倚賴其 他乞丐的供養(yǎng),有一定的資金和田產,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裕,并且他們還能對有權 勢的統治階層產生影響或構成威脅。
盡管丐幫的出現和發(fā)展對于官府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協調和管理數目龐大的乞丐,不讓他們變成作奸犯科甚至犯上作亂的盜匪, 也有利于維持王朝統治,官府實際上也是受益者。因此,總體而言,官方采取了 默認態(tài)度,在各大城市,允許“丐頭”的半合法性存在。
丐幫也非常講究義氣,以仗義疏財為重,因此也受到了武林世界的尊重,雙 方有過許多重大的合作。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第六代幫主蕭峰就是少林 派的武術弟子,這說明少林派在向丐幫提供武術人才;而小說中的雁門關事件則 是丐幫擔任保衛(wèi)少林寺的外圍警戒任務。少林被尊為武林世界的精神領袖,而 丐幫則成為少林的“民團”和自衛(wèi)軍組織的一部分,雙方相得益彰。
在某種意義上講,丐幫還是容納江湖諸行的一種綜合性組織,它表面上屬于 江湖白道人,而又有黑道中的幫派的性質,是江湖中一種兩棲性的奇特組織,而 受到江湖白道和黑社會雙方尊重。
當然,武林世界與丐幫的淵源不僅在于武俠小說中,也反映在真實的歷史和 民間傳說中。例如,熱播的影視片中的“蘇乞兒”,就是清末時期“廣東十虎”之 一的蘇燦。蘇燦本為廣東當地一霸,生性不羈,沉迷武學,由此與當地的黑幫組 織斧頭幫結下冤仇。
蘇燦本是富裕人家的子弟,但在遭遇斧頭黑幫的挑釁、洋人買辦的陰謀,以 及因自己的過錯而使心上的戀人離去等困難后,終于淪為乞丐。在朋友余楓、父 親蘇貴、摯友兼情敵鐵橋三的傾力幫助下,人品、武功不斷提升,同鐵橋三一起名 震廣東,被民眾推選為“廣東十虎”之一。其鋤強扶弱、匡扶正義的豪舉使其真 正成為受人敬重的一代武林宗師。在丐幫的歷史發(fā)展中,像這樣身懷絕技、武功 高強的英雄應該不在少數。
據明清小說記載,在元末清初,有許多隨朱元璋打江山而不愿為官的猛將, 逃進卑田院。“鳥盡弓藏”,朱元璋最后火燒卑田院,有武功的猛將逃出,隱跡江 湖,成了丐幫鼻祖,也就有了洪七公、柳遲一類的武林高手。傳奇小說不足為據, 而歷代農民起義,從者多為失去土地淪為流民的“游民無產者”,卻是史實。清 代四川的流民在川、陜邊境,從個別(或攜子女)乞討集為一群一伙吃大戶、抗官 差,成為丐幫。后來裹脅為啯嚕(匪),為義軍,為“教匪”,也有人行伍者。這是 一部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武林故事,常見于清人筆記中,頗有史料參考價值。
瀏覽1,2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