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先賢的松靜觀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歷代哲人、文學家,在不同的場所都有松的論述,匯集成宏大的松功學說。
我們民族的先賢,談松論柔的玄妙之語驚世警人。老子說到松柔,“致虛極,守靜篤”“骨弱筋柔”“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處上”“柔之勝剛”“無有入無間”等等。
靜神。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睹献印?br />
動靜。靜者養(yǎng)動之根,動者所以行其靜?!吨熳诱Z類》
內(nèi)以養(yǎng)己,安靜虛無?!吨芤讌⑼酢?br />
靜者善之本,虛者靜之本。《張載集》
大道全憑靜中得?!督鸬ふ?zhèn)鳌?br />
身心玄妙,此內(nèi)清靜也。
養(yǎng)壽之道,清靜明了,四字最好。內(nèi)覺身心空,外覺萬物空,破諸妄相,無可抵著,是曰清靜明了。
齋戒沐浴,此外清靜也;息心玄妙,此內(nèi)清靜也。
《遵生八箋》
大道以虛靜為本?!兜そ?jīng)》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端貑?上古天真論》
心靜可通神明?!娥B(yǎng)生名言》
虛極又虛,靜之又靜?!稛捥摳琛?br />
心虛而神一?!蛾幏?jīng)》
心和則氣和,心正則氣正?!端?張載》
淡然無為,神氣自滿?!肚Ы鹨矸健?br />
打開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寶庫,關于松柔的經(jīng)典熠燔生輝,令子孫后輩目不暇接。這些松之宏論使我們茅塞頓開,得到先賢賜予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華民族的松柔學說為人類文明享用,以開發(fā)人類智慧,以增強人類體質,以提高人類品德,抵制邪惡,增進人類和平、平等,和睦人類大家庭。雖然各行各業(yè)、各門類的文化藝術,都須有放松的心態(tài),放松的肢體??傊潘煽梢圆賱偃獯箅y。但是,惟有太極拳人特別看重松柔,對松柔的認識和理解與眾不同。所以在踏人拳場的第一天起,便認真地不厭其煩地隱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沒有鮮花和掌聲,沒有門庭若市,而是甘于寂寞,枯燥單調(diào),反反復復重復著同一個動作,刻意去修煉。從訓練便可以看出,太極拳人對待松柔的心態(tài)更為神圣,更為堅定不移,將松柔作為拳魂,向“全體透空”的最高境界艱苦修行。
追求習練博大精深的太極拳學,是一種審美體驗,在高品味的體驗中,常練常新是一種精神享受。將自身融入大自然,將自身融入天地宇宙的陰陽變化之中,也就不會有寂寞、單調(diào)之感。而且是松在其中,虛在其中,玄在其中,空在其中。
可見,松柔功夫是太極拳人追求的沒有終極的空無世界。拳家去體驗太極拳返樸歸真,融入在大自然中的空靈、離虛之奧妙。掌握松柔功夫,您將會有一種新的感覺,您的大腦變得比以往更為聰穎,身上反應出一種健康的、不知疲倦的、過去從未有過的、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潛在能量,那時您將牢牢把握自己的生命運動。這是最具特征的太極拳之特性。在評論太極拳師的時候,松柔當為首要之條件與標準。對太極拳松柔功夫高深者的評價,往往以某拳師松得好,“摸不著東西”,肯定他身上松空的純度高,給以褒獎。這“東西”是什么呢?是拳家身上的松柔、松沉,是化解,是以柔克剛,也是空松、空無的代名詞。凡立志修煉太極拳者,修煉松柔功夫是主修課。拳論警示后人“斯技旁門甚多”,我們在修煉的道路上,不能遇門便入,須要觀察一二,以免誤入旁門。
先賢哲人極為重視動靜,張載認為宇宙的基本特性是“運動和靜止”,王弼主張以“靜為本,靜是動之本,動起于靜”。王宗岳則認為“太極者無極而生”,周敦頤論述動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清末民初的太極拳大師陳鑫先生,對太極拳的松靜理論有卓越的貢獻。如何修煉松靜功理功法,他要求松功修煉者,“心主于敬,又主于靜。能敬能靜,自葆虛靈。”無松、無敬、無靜根本難言虛靈。我們的老祖宗在哲學領域里,為我們研習太極松靜功夫,在理論上點燃一盞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我們再也不會磕磕絆絆,拐拐彎彎,可以筆直前行,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古典哲學家松靜觀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
瀏覽1,337次